受到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影响,新能源汽车正在迎来今年的第三轮涨价潮。据不完全统计,从3月开始,已经有近20家车企的40多款新能源汽车宣布涨价,其中涨价最高的车型超过3万元,同时新一轮涨价潮正从乘用车曼延到各个商用车细分市场。
作为一个高速成长中的蓝海市场,目前新能源物流车已经深入到各种城配物流场景中。今年的涨价、断供潮会不会意外打断新能源物流车高速增长态势?运营商又该如何应对这种形势?
“ 最近镍钴锂等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价格暴涨是推动本轮涨价潮的最直接原因”。
其中,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2021年初的5万元/吨涨到3月底的50万元/吨,一年内涨了近10倍。钴价从去年初的不到30万元/吨上涨至超过55万元/吨,涨了近一倍;镍金属的价格也在3月份上涨了250%。
“其实从年初开始,电池厂就普遍上调了动力电池价格,只是没有传递到终端”,“而今年一季度新能源物流车市场飘红,很大程度是基于去年价格体系的整车和原材料库存”。
随着原材料价格的进一步暴涨,主机厂也承受不住成本压力。除了已经大面积调价的新能源乘用车,3月份,各地物流车终端价格也陆续出现了3000-7000元不等的涨幅。
以N1类新能源货车为例,锂材料暴涨带来的电池成本上涨大概在300元/kWh左右,一台41度电的微面,仅电池成本增加就达到12558元。再加上2022年国补退坡政策折算下来75.6元/kWh,总计3164.6元。
也就是说,一台N1类新能源微面成本增加在1.5万元以上,轻卡车型则在3万元以上,这还是在不计算芯片和其他材料涨价的情况下。
“相比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所面临的成本压力其实更大。乘用车品牌还可以用高品牌溢价消化掉部分成本压力,而商用车普遍缺少溢价能力”,“预计新能源商用车的价格在未来几个月还会有新一轮的上涨”。
不只是上游成本在涨,用户的使用成本也在上涨。2022年,新能源专属车险上市,开始和燃油车进行差异化。由于更高的赔付率等各种因素,今年新能源车保费出现大范围涨价,有些车型甚至涨了30%以上。
受到疫情因素影响,近两年全球锂矿产能一直处于低位,但是新能源车和储能两个大市场的需求却强势增长。下游拉动行业需求回升,中游企业跟进扩产,而上游却无法匹配。加上部分中间商哄抬,就出现了原材料价格暴涨的情况。
“一般动力电池扩产周期是6-8个月,原材料加工要一年半,而上游锂矿产能增加最少需要两年半到三年,所以短期内电池短缺的问题很难缓解”,一位动力电池行业从业人士这样表示。
根据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国际预计,直到2030年,全球锂市场都将呈现出供应紧张的趋势。虽然今明两年有较多锂项目投产,但上游的锂矿资源需要漫长的产能爬坡期。
和其他制造业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长,垂直协同效应明显。从上游的矿产资源商,中游的动力电池和各类零配件制造商,再到下游主机厂,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容易造成产能的停滞和供需失衡。
而国内的动力电池生产原料基本依赖进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65%的锂原料需要进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原材料上对外依存度高,同时缺少议价能力。
从3月开始,在长春、上海等地陆续爆发的疫情,又让汽车供应链进一步增加了不确定性。
“从去年的缺芯再到今年的镍钴锂供需失衡、价格暴涨,其实也反映了疫情影响下脆弱的汽车供应链”,“缺芯已经给汽车行业造成了数百万辆规模的减产,这一轮电池原材料供需失衡导致的涨价,对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冲击可能不亚于缺芯带来的影响”。
2021年,国内新能源物流车销量实现126%的同比增长,而随着“双碳”和国六的落地,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物流车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政策利好也在加速新能源物流车的普及,在4月10日发布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物流作为基础设施,迎来重大利好,未来全国运力需要将会暴涨,超过十家物流板块公司股价涨停。
“原材料价格疯涨,供应链受疫情影响,新车供应不足,但是外部市场需求又不断上扬,今年新能源物流车市场正在出现‘有市无车’的情况 ”“终端市场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下,车源正越来越紧俏”。
“今年我们希望能多拿车,保证用户能先‘开上车’;再多给用户推荐增值业务,让用户能‘开好车’。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华体会下载即将不支持IE8及IE8以下版本浏览器访问,建议您立即升级浏览器,或使用chrome等其他浏览器